1. 首页
  2. 法律热线
  3. >

税总17号公告下企业通关新规:瀛海刑事律师团队解析走私辩护与合规策略

🔥 ​​外贸企业的生死局?​

2025年7月,税总17号公告的出台彻底颠覆了传统出口模式。无数企业因“买单”操作、收入隐匿等问题面临补税、刑事追责,甚至破产风险。​​偷逃税款超10万元即可入刑​​,而新型监管通过平台数据与报关单比对,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如何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防御”?瀛海刑事律师团队结合前沿案例,拆解破局之道。

税总17号公告下企业通关新规:瀛海刑事律师团队解析走私辩护与合规策略


一、税总17号公告:3大核心要点与风险

💡 ​​政策本质​​:终结“买单”出口乱象,穿透式追溯实际货主责任。

  1. ​申报责任重分配​

    → 代理出口企业需填报​​实际委托方信息​​(如生产商),否则视为自营并承担企业所得税。

    → ​​案例​​:某报关公司未填报真实货主C公司,被追缴1000万元出口额对应税款。

  2. ​跨境电商成重点对象​

    → 9610模式需提供交易数据匹配报关单,​​无票业务​​(如邮政小包)将面临高额补税风险。

  3. ​溯及力争议​

    → 新规10月生效,但山东、广东已对历史违规行为开展稽查,部分企业收到补税通知。


二、走私刑事风险:从牛黄案看罪名定性关键

🛑 ​​17号公告的“刑事放大器”效应​​:

企业若通过买卖报关单掩饰逃税、骗补等行为,可能同时触发:

  • ​走私普通货物罪​​(偷逃税款定罪)

  •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罪​​(涉疫区商品)

​牛黄走私案的双罪名陷阱​​:

情形

罪名

量刑依据

非疫区牛黄低报价格

走私普通货物罪

偷逃税款金额

疫区巴西牛黄

走私禁止进出口货物罪

货物价值(5万即入刑)

💡 ​​辩护突破口​​:

  • ​品名与数量认定​​:未现场查扣的货物,不能简单推定为禁运品;

  • ​价格争议​​:完税价格需按“正常成交价”核定,而非市场批发价(含税)。


三、企业合规路径:4步构建“防火墙”

🎯 ​​瀛海团队实战建议​​:

  1. ​委托关系透明化​

    → 修订代理合同,明确​​报关单填报责任​​与税负分担条款。

    → 建立上游客户溯源档案,保留交易全链条凭证。

  2. ​关税优惠争取策略​

    → ​​协定税率适用​​:即使无原产地证明,可通过采购合同、动植检证等佐证货物来源。

    → ​​案例​​:绕关走私燕窝案因缺乏原产地证明败诉,而水客走私手表案因提供证明获轻判。

  3. ​数据合规管理​

    → 跨境电商企业需​​定期比对平台订单与报关数据​​,差异率>5%立即自查。

  4. ​刑事风险前置应对​

    → 历史问题企业可争取“​​主动披露​​”,配合海关稽查降低处罚;

    → 避免“假自营真代理”模式,否则可能承担全链条偷逃税款责任。


四、刑事律师的复合价值:不止于辩护

🌟 ​​瀛海团队观点​​:

“合规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企业需构建 ​​‘法律+外贸+税务’三维防线​​——刑事律师的角色既是‘辩护人’,更是‘合规架构师’。”

  • ​技术赋能​​:通过海关AEO认证辅导、跨境供应链筹划,降低被稽查概率;

  • ​行业协同​​:联合商会、平台制定灰色领域合规标准(如牛黄价值核定)。


🚀 ​​通关的终极答案​​:

税总17号公告的严监管,实则是倒逼企业走向规范化。当法律成为外贸的“氧气而非枷锁”,合规者才能真正畅行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