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圈震怒! 一名基金经理操作10.5亿元“老鼠仓”,非法获利1883万元,最终竟获缓刑免于牢狱之灾!这一判决曾引发舆论哗然,也让“老鼠仓如何争取缓刑”成为金融犯罪领域的热门议题。今天,广东刑事辩护律师黎敏结合实务经验,拆解老鼠仓案件的辩护核心逻辑与缓刑突破口。
🔍 为何老鼠仓频现“缓刑”结果?
老鼠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刑罚争议长期存在。以马乐案为例,尽管涉案金额巨大,法院最终认定其仅构成“情节严重”而非“情节特别严重”,故量刑上限为五年,缓刑成为可能。关键争议点在于:
法律空白:刑法第180条未明确“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
危害性分歧:辩护方主张老鼠仓危害小于内幕交易,而学者认为其破坏基金受托责任,性质更恶劣。
⚖️ 争取缓刑的四大辩护策略
1. 精准切割犯罪情节
👉 核心依据:最高法指导案例明确,老鼠仓的“情节特别严重”需参照内幕交易标准(如成交额250万、获利75万以上)。
👉 实操技巧:
拆分账户交易流水,分离亲属账户操作痕迹;
论证部分交易与基金决策无直接关联性。
2. 主观故意弱化
👉 辩点设计:
交易指令是否通过第三方间接执行;
是否存在“误用行业共识”而非蓄谋违规(如行业潜规则文化)。
3. 认罪认罚+退赃组合拳
👉 马乐案启示:全额退赃(1883万)+认罪认罚成为缓刑关键砝码。
👉 步骤:
① 侦查阶段主动退赃;
② 审查起诉阶段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③ 庭前预缴罚金。
4. 医学证据辅助
👉 参考龙小健案:以严重疾病(如青光眼致盲风险)申请取保或缓刑,需提供三甲医院诊断书及羁押期间病情恶化证据。
💼 企业合规:避免连带责任
金融机构若因员工老鼠仓被追责,可从三方面切割风险:
制度举证:
内部合规培训记录;
员工行为监测系统日志;
合作方筛查:
严格审核报关公司资质,避免伪报品名引发逃避商检连带责任;
主动披露机制:
发现违规后立即向证监会提交自查报告,争取减轻处罚。
💡 黎敏律师洞察
“老鼠仓辩护的本质是技术性对抗而非无罪辩驳。当前司法实践中,法官更关注‘修复性司法效果’——即退赃是否彻底、被害人损失是否弥合。与其争论法理,不如用数据说话:用交易流水拆解、医学报告、合规记录构建‘可挽救性’证据链。”
📌 被调查怎么办?三步紧急应对
沉默权行使:接受证监会询问时,要求律师在场再回应;
数据保全:
冻结涉案期间全部通讯记录(微信、邮件);
备份交易系统操作日志;
穿透式鉴定:
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分离个人与基金交易重合度。
🌐 延伸思考:金融犯罪辩护正从“结果导向”转向“修复导向”。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二)强化民营企业保护,未来“合规整改承诺”或成为缓刑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