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法律热线
  3. >

突然被指控职务侵占怎么办?刑事律师教你4步应对关键策略

深夜接到家人被警方带走的电话,只因“职务侵占”四个字——这种突如其来的危机,足以让任何家庭陷入恐慌。面对指控,如何避免一步踏错步步错?​​刑事律师的黄金救援策略​​,直接决定案件走向!

🔍 一、职务侵占指控的“黄金37天”为何生死攸关?

  1. ​立即委托专业律师介入​

    突然被指控职务侵占怎么办?刑事律师教你4步应对关键策略

    被拘留后37天内是侦查关键期。律师通过会见了解案情细节(如涉案金额、职务便利认定),​​第一时间固定有利证据​​,例如资金流水、业务合同等,避免证据灭失或被篡改。

    • ​个人观点​​:切忌自行解释或与单位私了!言辞矛盾可能被用作定罪依据。

  2. ​申请取保候审的实操技巧​

    • ​退赃退赔+谅解书​​:退还部分款项并取得单位书面谅解,可显著降低“社会危险性”评估。

    • ​健康与特殊身份​​:孕妇、重病患者或关键证据存疑时,律师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争取取保。


⚖️ 二、无罪辩护的4大突破口:打破“资金流动=侵占”的误区

  1. ​主体身份不符​

    ✅ ​​成功案例​​:某高校采购案中,当事人为劳务派遣人员,​​无劳动合同、社保记录​​,最终撤案。

    ❌ ​​误区​​:临时工、挂靠人员通常不满足“本单位工作人员”要件。

  2. ​推翻“非法占有目的”​

    ​指控逻辑​

    ​律师反击策略​

    “资金未入账即侵占”

    举证资金用于公务(如垫付项目款)

    “挪用即占为己有”

    提供还款计划、业务合同等证据链

    • ​经典胜诉​​:电商高管将200万用于新渠道开拓,完整流水记录促成不起诉。

  3. ​切割“职务便利”与“工作便利”​

    清洁工偷窃≠职务侵占!律师需证明:

    • 行为人未利用管理、经手财物的职权;

    • 仅因熟悉环境作案(应定性为盗窃罪)。

  4. ​质疑金额计算的三大漏洞​

    • 重复计算已归还资金;

    • 未扣除垫付成本(如税费、垫资);

    • 混淆经营亏损与故意侵占。


📉 三、量刑协商指南:100万以下案件如何争取缓刑?

  1. ​退赃退赔的时机与话术​

    • 审查起诉阶段退赃,​​结合《谅解书》+《情况说明》​​(证明款项性质),可触发从轻量刑。

    • ⚠️ ​​关键点​​:退赃≠认罪!需律师同步提交“证据存疑”的法律意见书。

  2. ​法定从轻情节的运用​


💡 四、企业高发的5类陷阱:你的“正常操作”可能是雷区!

  1. 用业务款垫付供应商欠账 → 被诉“资金去向不明”;

  2. 提现报销款冲抵未批费用 → 视为“套取现金”;

  3. 股东分红争议挪用资金 → 定性“侵占”。

    ​律师建议​​:

所有资金操作留存​​三重痕迹​​:邮件审批+财务签字+事由备注,缺一不可!


🌟 终极策略:从“被动被告”到“危机清零”

​数据洞察​​:2024年北京职务侵占案中,律师介入后​​撤案率提高3倍​​(关键:48小时内阻断不利供述)。

​刑事律师的隐藏价值​​:通过审计报告质证、证人询问技巧,将“事实争议”转化为“证据不足”,彻底改写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