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劳动法
  3. >

北京刑事律师孙百万:如何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_密切关系_?权威辩护策略解析

💎 引言

在近年反腐高压态势下,​​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指控数量激增,但司法实践中对"关系密切的人"的认定常成为争议焦点。许多当事人因对"影响力"边界认知模糊,陷入被动局面。北京刑事律师孙百万团队通过剖析经典案例与裁判规则,为委托人厘清法律红线,精准制定辩护策略。


🔍 一、什么是"影响力"?法律定义与类型解析

根据《刑法》第388条之一,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本质是​​通过非职务性关系干预公权力​​。其核心构成需满足三点:

北京刑事律师孙百万:如何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_密切关系_?权威辩护策略解析

  1. ​特定关系基础​​:包括亲属、密友、利益同盟等,需有长期、稳定的交往证据。

    • 案例:某规划局局长妻子收受开发商50万元,通过日常"枕边风"干预项目审批,被定罪。

  2. ​职务行为可作用性​​:行为人需证明自身能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具体职务行为(如加快审批、违规中标)。

  3. ​谋取不正当利益​​:利益输送需与请托事项直接关联,如虚构交易、明显偏离市场价的"分红"。

​影响力三大类型​​:

  • ​身份型​​(亲属、同学)

  • ​职务型​​(上下级、离职公职人员)

  • ​利益型​​(股权持有者、商业伙伴)


⚖️ 二、"密切关系"的四大司法认定标准

法院在裁判中综合四项要素,避免主观臆断:

  1. ​交往频率与深度​

    👉 如孙某甲案中,其与国企董事长称兄道弟、频繁参与内部会议,被认定为"密切关系"。

  2. ​对外身份标识​

    👉 国家工作人员对外以"大哥""专家"等名义介绍行为人,成为关键证据。

  3. ​请托事项的达成路径​

    • 关键点:若行为人未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而是直接操作流程,可能不构成本罪。

  4. ​利益输送的隐蔽性​

    👉 虚拟交易、暗箱操作需结合市场价差、行业惯例等比对,偏离30%以上可能被认定违法。


🛡️ 三、无罪案例的三大辩护突破口

  1. ​正当社交与非法请托的界限​

    • 成功案例:陈某提及朋友公司投标,因​​无直接请托意图​​且企业凭实力中标,被判无罪。

  2. ​证据链完整性审查​

    👉 微信记录、转账凭证需与时间线匹配,若存在断点或矛盾,可推翻指控。

  3. ​"不正当利益"的举证责任​

    • 策略:通过行业标准报告证明交易价格合理性,切断"不正当性"关联。


🌟 四、刑事律师的三大核心价值

  1. ​证据防火墙构建​

    👉 黄金48小时内指导当事人​​固定通讯记录、监控视频​​,防止证据灭失。

  2. ​首次笔录的精准把控​

    • 致命风险:孙某贵投案后因供述矛盾,被认定"对抗侦查",刑期加重。

      ✅ 律师介入可避免表述歧义,确保自首成立。

  3. ​量刑情节深度挖掘​

    👉 通过​​退赃、获谅解书​​等动作,争取刑期降低30%-50%。


📝 五、委托人行动指南: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

​正解​

盲目劝投案

先咨询律师,确保供述逻辑一致

私下转账"和解"

被视作"掩盖罪行",加重刑罚

依赖人情疏通

法律程序是唯一有效路径

💡 ​​孙百万团队观点​​:​​"生活化沟通记录"可能成为突破口​​。例如某案件中,当事人与官员的日常聊天提及项目,但因无具体请托措辞,最终脱罪。律师需将"社交语言"转化为"法律语言",还原事实本质。


🚀 结语:权力与关系的博弈场,专业是唯一盾牌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认定如同走钢丝,​​细微差别决定罪与非罪​​。北京刑事律师孙百万团队建议:

  1. ​黄金24小时​​:涉案后立即委托律师,同步保存证据;

  2. ​拒绝"人情辩护"​​:依托裁判规则制定策略,如2023年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密切关系"量化标准;

  3. ​技术辅助​​:用区块链存证聊天记录,确保电子数据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