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当帮信罪成为“隐形陷阱”
近年帮信罪案件激增,不少创业者因法律意识薄弱卷入百万流水陷阱,面临6个月以上实刑风险!如何将“实刑”转为“缓刑”?如何避免定罪升级?
👉 拥有15年刑事经验的陈成均律师(北京盈科(深圳)刑事团队负责人),以一场百万流水帮信罪逆转案为例,拆解关键辩护逻辑,并融合新媒体普法新场景,为公众打开法律防御之门。
⚖️ 一、帮信罪辩护:3招破解“实刑困局”
陈成均律师团队在2024年一宗企业家涉案案中,通过精细化策略将量刑从实刑6个月转为缓刑1年,核心突破点如下:
💡 1. 数据穿透:拆解流水虚增陷阱
操作步骤:
72小时比对资金流水,锁定重复转账痕迹(如47万同一账户循环操作);
剔除虚增部分,降低涉案金额,为量刑协商撕开突破口。
关键点:流水≠实际涉案金额,技术性拆解是辩护第一战。
⚡ 2. 退赔组合拳:降低社会危害性
行动清单:
✅ 紧急筹款退赔受害人(5万元);
✅ 同步上缴违法所得(1000元);
✅ 提交公证退赔凭证,构建“悔罪证据链”。
陈律师观点:退赔速度与诚意是缓刑的核心砝码,每一分钱都在影响法官自由裁量权。
🛡️ 3. 罪名切割:避免“诈骗共犯”升级
辩护逻辑:
强调当事人“仅提供支付工具,未参与诈骗策划”;
引用类案数据库(如王某、黄某缓刑判例),佐证“初犯+低主观恶性”适用缓刑的合理性。
表:帮信罪辩护策略效果对比
阶段 | 原指控风险 | 辩护后结果 |
---|---|---|
涉案金额 | 102万元 | 剔除47万重复流水 |
量刑建议 | 实刑6个月 | 缓刑1年 |
罪名风险 | 诈骗共犯升级 | 维持帮信罪 |
📱 二、新媒体普法:律师如何用抖音打破信息壁垒?
陈成均作为场均观众10万+ 的法律主播,提出“知识变现≠牺牲专业性”,其方法论直击行业痛点:
🌟 1. 垂直内容定位:3步打造人设一致性
精准赛道:聚焦“刑事风险科普”而非泛法律内容(如直播解析帮信罪抓捕实录);
情绪融合:用真实案件改编故事,穿插悔罪家属对话等场景增强代入感;
高频互动:直播中实时解答“银行卡冻结怎么办”等高频问题,沉淀私域社群。
🕒 2. 起号周期跨越:从0到1的“抖感”培养
新手必做:
每日固定时段直播(建议晚8点黄金档);
模仿头部主播话术,但植入专业钩子(例:“点击关注,送你一份‘帮信罪自检清单’”);
联合运营机构投放“同城页”,触达本地案源需求群体。
🏢 三、企业合规:刑事风险前置拦截指南
针对企业家高频涉案领域(银行卡、虚拟币交易),陈律师提出合规三防线:
🚨 1. 账户监控红线
严禁出租/出借公司账户,建立月度流水审计机制;
发现“同一账户短期多频转账”立即冻结并法律咨询。
🔐 2. 员工反诈培训
每年2次刑事风控课(含帮信罪、洗钱罪案例);
设立匿名举报通道,鼓励内部风险上报。
🤝 3. 合规联盟搭建
陈律师独家建议:加入“行业合规共同体”(如深圳数据交易所DEXCA会员),共享刑事风险预警信息,降低孤立应对成本。
💎 独家视角:为什么“情绪化辩护”正在失效?
在近期医药反腐高压背景下,陈成均于西政刑事合规研讨会指出:
司法逻辑已转向“数据化量刑”——法官更关注退赔数据、流水建模报告、类案判决数据库等客观证据,而非当事人痛哭流涕的场面。
律师需掌握“技术型说服力”:用Excel透视表拆解资金链路,比10分钟激情辩护更具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