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律师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建品牌建设已成为律所提升社会影响力和专业竞争力的核心引擎。然而,中小律所常面临资源有限、品牌同质化、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等痛点。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本文将提供一套可落地的差异化建设方案💡。
🔍 一、中小律所党建品牌的三大痛点与突破点
资源整合不足
多数中小律所党建活动局限于“三会一课”,缺乏与业务的联动。👉 解决方案:借鉴“党建+产业链”模式(如无锡滨湖),将服务场景延伸至社区、企业、乡村,通过结对共建整合外部资源。
品牌辨识度低
品牌名称趋同化(如“法润XX”“律动XX”),缺乏差异化定位。👉 破局关键:聚焦本地需求定制标签,例如东西湖区结合“中国网谷”产业特色打造 “红色律动·法助网谷”,精准对接网络安全、物流企业需求。
党员作用弱化
青年律师参与度低,先锋模范作用未激活。👉 激活策略:
头雁计划:资深党员与青年律师“1对1”结对,帮思想、带业务(如滨湖“两帮一带”);
三亮三比:亮身份(佩戴党徽)、亮承诺(服务清单)、亮荣誉(先锋岗评比),激发内生动力。
🎯 二、差异化品牌定位的“三维模型”
“党建品牌的核心是回答‘为谁服务、服务什么、如何服务’三大命题。”
维度 | 传统做法 | 创新路径(案例) |
---|---|---|
服务对象 | 泛化式普法 | ▶️ 聚焦细分场景: |
服务内容 | 法律咨询为主 | ▶️ “痛点+专业”深度结合: |
文化载体 | 标语上墙 | ▶️ 红色基因活化: |
📌 三、分阶段落地“五步法”
调研定位(1个月)
扫描本地政策与需求缺口,例如枣庄市摸排政府法律顾问缺口后,推动60名律师进入决策智库。
品牌孵化(2个月)
设计“党建+”子品牌矩阵,参考佛山做法:
公益方向→ “建功法治·奉献公益”(至高律所)
基层治理→ “党建引领到村居”(盈宇律所)
机制建设(持续迭代)
经费:按业务收入1%提取党建专项基金(枣庄模式);
考核:将公益服务时长纳入晋升指标(如东西湖区)。
🌟 四、可复制的特色活动设计
“法律明白人”培育:南海区培训2264名社区法律骨干,驻村律师开展讲座949场;
微芒公益行动:滨湖区组织党员律师进小区,针对老人、妇女等群体提供“面对面”法律义诊;
解纷红色突击队:借鉴浙杭律所党支部3天化解工亡纠纷经验。
🔧 五、长效保障机制
组织覆盖:对无党员律所选派党建指导员(海淀区48名指导员覆盖139家律所);
数字赋能:开通“云党课”、线上法律咨询平台(高密市“智慧党建”App);
政策捆绑:将党建评优与政府法律服务采购资格挂钩(聊城市做法)。
独家视角:中小律所的党建品牌建设,绝非简单复制大所的“豪华配置”,而是要在 “小切口、深耕作、强链接” 中构建独特生态位——用公益服务触达群众,用专业能力绑定政府与企业,最终实现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律所“硬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