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知识产权法
  3. >

四川刑事律师直播网: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如何界定?立案标准全解析

🔍 为什么越来越多主播因“虚假宣传”被立案?

2024年“凉山孟阳”假助农直播案轰动全网:团队虚构农产品产地,通过摆拍、买粉控评欺骗消费者,最终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刑,违法所得1300余万元全部追缴。类似案件近年激增,许多主播困惑:​​带货话术与犯罪的界限在哪?立案金额门槛是多少?​​ 本文将结合最新判例与司法解释,拆解直播带货刑事风险的认定逻辑与避险策略。


⚖️ 一、虚假广告罪如何认定?三大核心要件

  1. ​虚假宣传行为​

    四川刑事律师直播网: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如何界定?立案标准全解析

    包括虚构商品产地(如非凉山产品冒充凉山特产)、伪造使用效果(化妆品夸大功效)、虚假“助农”人设等。​​关键点​​:宣传内容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2. ​情节严重标准​

    • 违法所得≥10万元(如前述凉山案远超标准)

    •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如利用公益助农欺骗情感)

      表:情节严重的情形对比

      类型

      示例案件

      法律依据

      违法所得数额

      凉山孟阳案(1300余万)

      立案追诉标准(二)第67条

      社会影响恶劣

      假助农消耗公众信任

      同上

  3. ​主体身份全覆盖​

    不仅是出镜主播,​​运营团队、供应链负责人​​均可能被认定为“广告主或发布者”承担刑责。


❗ 二、虚假广告罪VS诈骗罪:关键区别在这里!

​争议焦点​​:主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 ​虚假广告罪​​:商品存在实际使用价值(如凉山案核桃可食用),但宣传与实物不符,目的是​​非法获利​​。

  • ​诈骗罪​​:商品纯属道具(如假冒律师直播收咨询费却无服务),目的是​​非法占有财物​​。

关键区分:辽宁张某冒充律师案中,其售卖“法律服务”完全虚构,被判诈骗罪;而化妆品售假案因商品仍能使用,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


📊 三、立案金额门槛与辩护突破点

  1. ​立案金额底线​

    依据《立案追诉标准(二)》:

    • 个人违法所得≥10万元

    • 企业销售额≥50万元(化妆品售假案24万元库存+20万元销售额即达标准)。

  2. ​有效辩护策略​

    • ​自首认罪认罚​​:凉山案主播主动投案获刑期减免(9-11个月)

    • ​退赃退赔+获谅解​​:辽宁张某家属全额退赔2.5万元,获缓刑基础

    • ​罪名定性争议​​:主张商品未完全丧失使用价值,避免升格为诈骗罪


🛡️ 四、企业合规指南:3步规避刑事风险

  1. ​宣传内容双审核​

    直播脚本需经​​法务+质检部门​​同步验证产地证明、检测报告。

  2. ​数据真实底线​

    禁止购买粉丝、控评刷单,抖音/快手已开放数据监管接口。

  3. ​合作方背调​

    对供应链企业核查:

    • 食品/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 商标授权书(尤其国际品牌)

    行业趋势:2025年四川省已开设食药环犯罪辩护课程,覆盖合规要点。


💡 独家观点:刑事律师的“直播+”新蓝海

传统辩护空间受认罪认罚制度压缩之际,​​食药环犯罪辩护​​正成为增量市场。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侦破相关案件11.3万起,但辩护需跨学科知识(如食品安全国标、药品管理法)。​​未来趋势​​:

  • 律师需掌握行业技术标准(如添加剂使用限量)

  • 通过直播普法解读新规(如翟欣欣案认罪认罚减刑30%规则)

正如某资深刑辩律师所言:“合规服务不再是事后灭火,而是直播经济的氧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