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女儿带了七年外孙?
我曾经在一个家庭做钟点工, 这是一个四口之家,外婆,爸爸妈妈,宝宝。我在他们家做两个小时的钟点工,我的任务就是打扫卫生,外婆带孩子,做饭,洗衣服,外婆比较辛苦。
我的雇主黄小姐和妈妈经常吵架,两个人都是暴脾气,一点点小事就会引发矛盾。外婆总觉得她的付出已经够多的了,女儿总觉得妈妈这也做的不对,那也做的不对,两个人在一起就是吵。
外婆是江苏的,她在老家是有退休金的,她一个月有近3000元的退休金,在老家过得挺好的。
自从女儿生孩子以后,女儿的公公婆婆还没有退休,外婆就来到忙带孩子,当时外公还没有退休,所以外公在老家上班,外婆一个人来上海的。
宝宝小的时候,他们家请了一个育儿嫂,那时候外婆就负责看着育儿嫂带孩子,然后做家务。
听外婆说她那时候也很辛苦, 那个育儿嫂小红并不让她满意,都要外婆一点一点地教她,如果外婆不注意,她就会偷懒。
小红为了晚上多睡一会儿,白天她不让孩子睡,孩子睡得好好的,不到半个小时她就会给孩子弄醒。外婆说她,她还不听,外婆就跟女儿说,让女儿把这个育儿嫂辞掉。
但是黄小姐觉得小红没问题, 因为小红在黄小姐面前表现的很好,黄小姐每天上班很忙,只有到晚上回来,她看见小红带孩子睡得那么香,还觉得小红做的对。
小红每天只带孩子,外婆要做很多家务,白天孩子睡觉的时候,外婆让小红干点活,但是小红并不听外婆的,孩子睡觉她也睡。
小红睡觉的时候,外婆做饭, 吃饭的时候她就醒了,她要吃饭,外婆带孩子,桌上的荤菜 小红吃了一大半,小红吃好以后外婆再吃,吃小红吃剩的。
外婆对小红一点都不满意,每次跟女儿说,女儿都不理她,女儿还说外婆挑剔,现在想找一个好保姆真的很难,在黄小姐眼里,小红就是最好的育儿嫂。
小红在黄小姐眼里就是完美的, 因为休息天的时候,小红表现得特别好,黄小姐夫妇休息的那一天,小红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从早上到晚上不停地干活,吃饭的时候也是吃素菜,黄小姐让她吃荤菜,她还说她喜欢吃素菜,不喜欢吃荤菜。
外婆看在眼里,觉得小红这个人 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她又让女儿把她辞掉。女儿觉得外婆老糊涂了,专门挑剔保姆,其实外婆那时候才五十多岁,脑子清楚得很。
母女两个人为保姆而发生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小孩上幼儿园,小孩上幼儿园以后,外婆跟女儿建议不要育儿嫂,请一个钟点工就可以了。
黄小姐来到家政公司请钟点工, 一眼就看中了我,她首先跟我说,家里外婆很难伺候,让我多担待一点。
我开始去的时候有点怕外婆,我就怕外婆挑我的毛病,可是时间长了,我觉得外婆这个人非常亲切,根本就没有把我当保姆看,对我就像姐妹一样,为什么在她女儿眼里外婆就是那么不堪的一个人呢?
外婆跟我无话不谈,她也跟我说了小红的故事,我也觉得小红不对。每天我在他们家干两个小时的活,时间过得特别快,因为和外婆聊天,觉得做钟点工并不累。
外婆还跟我说她听了一个讲座, 那个讲座就是教他们怎么保养身体,外婆还买了很多保健品。 我总觉得这个讲座有点悬,但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也只是听听,并且让外婆注意了,不要上当受骗。
有一天,我上班的时候,到了他们家门外,我看见他们家门外好多垃圾,我把那个垃圾打开一看,里面全部是保健品。
然后我敲门,来开门的不是外婆也不是黄小姐,而是男雇主。 走进门,没看见黄小姐,也没有看见外婆。只看到小孩一个人在沙发那边玩。
后来听见外婆房间里传来哭声, 外婆哭得很委屈,我忍不住要去房间劝劝外婆。外婆说她女儿把她的保健品全部扔了,外婆好心疼,因为那都是她花钱买的啊!
我也不知道怎么劝外婆才好, 这时候黄小姐走过来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那些保健品就是骗人的,吃了对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外婆不相信,说:“谁说这个保健品没用呢?我吃了,我感觉这一段时间身体好一点。”
这时候,她女婿过来了说:“妈,你不知道保健品是什么作用,这个保健品能把你一个器官治好,但是别的器官还是老化了,这样身体就不协调,身体会越来越坏的。”
我也感觉她女婿说得有道理, 但外婆还是不听。等他们两个人上班以后,外婆又偷偷地把保健品捡了回来,藏在柜子里面,等女儿女婿不在家的时候,她再吃。
当时他们家宝宝快七岁了,外婆每天还要喂饭,黄小姐不让她喂,她要让孩子自己吃饭。可是外婆觉得不喂饭,小孩吃得太慢了,到最后饭都冷了,吃到肚子里不舒服,所以外婆还是偷偷地喂饭。
那天外婆仍然在喂饭,突然家里传来一个声音,是黄小姐的声音:“妈,你让宝宝自己吃饭,你不要喂。”
外婆感觉到很奇怪,怎么家里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呢? 原来是摄像头里面传来的声音,黄小姐竟然在家里装了摄像头。
外婆当时就不高兴了,她理都不理摄像头里的声音,继续给孩子喂饭。
不一会儿,外婆的手机响了, 是黄小姐打来的,她在里 再三叮嘱外婆,让外婆不要喂饭。
外婆不说喂饭的事情,外婆反问她:“你在家里装摄像头是什么意思?你还要监督我啊?”
黄小姐在的那头说:“我不是为了监督你,我是关心你和宝宝,我想随时看见你们。”
外婆不听她的解释,就给挂了,然后继续给小孩喂饭。我看见外婆不高兴的样子,就对外婆说:“外婆,现在有保姆的家庭都要装摄像头,我另外一个雇主家也装了摄像头,装摄像头是监督我的,跟你没有关系。”
自从摄像头事件以后,外婆和女儿之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外婆做的每件事,女儿都看不惯,女儿跟她说什么,外婆都拿摄像头说事。
外婆每天晚上都要跟外苦, 后来外公就跟女儿商量,他想和亲家一起出钱给他们请一个住家保姆,让外婆回老家。黄小姐的公公婆婆也同意了这个办法,后来他们两家一家拿2500元,花5000元请了一个住家保姆,请了住家保姆以后,外婆回家了,我也失业了。
母女成为冤家的原因分析
1、许多母亲给女儿带孩子矛盾的产生,大多都是在围绕教育孩子方法上产生了分歧。老人对于外孙过于溺爱,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认为姥姥是自己的靠山,说不得,碰不得,从而养成了不良习惯。女儿会认为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都是老人造成的。
2、母亲常常以家长自居,遇事不与女儿女婿沟通,私自做主,形成了位子倒置。
3、女儿视母亲给自己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日常总也不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活,久而久之,母亲难免生怨。
4、外孙子今年七岁了,说明已经上小学了,是否女儿感觉母亲已经把孩子带大了,一切都无所谓了。如果女儿有这种想法,作为女儿的就有点不厚道了。
解决矛盾的方法
产生矛盾是在母亲给女儿带孩子七年期间产生的,既然双方都成了冤家,说明矛盾还是挺大的,一时半会儿是不易解决的。但不至于“血海深仇”吧?!也不会出现老死不相往来那种局面的发生。
现在这对母女一定是在各说各的理,心里都很憋屈。母亲一定会认为“这几年我把你们的孩子带大了,你们不但不领情,还记恨我,我的内心有多伤心”。女儿也会认为“你给我带孩子,这份情我会认,但是你有些做法令我无法接受”。
如何看待这对母女因带孩子而产生的矛盾,最后成为冤家。人家都说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婆婆给儿媳带孩子最容易产生矛盾,没成想这对带有血缘关系的母女竟然成了一对冤家,这种现象极为少见,令人匪夷所思!
作为母亲,应有母亲博大的胸襟,原谅,包容自己女儿所做的“过错”;作为女儿应有一颗感恩之心,不再计较母亲在某些方面的“不当之处”,作为晚辈的女儿,要主动与母亲沟通,不管谁对谁非,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让母亲感动。女儿这件贴心的小棉袄一定会温暖母亲那颗心,一定会抛弃前嫌,和好如初。
时间应会抹平一切,时间也会稀释人们的记忆,每当想起那些不愉快的事,我们的情绪,就不会那么激动或不满,时间也同样教会我们的道理。所以,用哪种都好,慢慢都会明白。母女之间的矛盾,因为亲情的维系,慢慢就会自然化解的。
父母在农村的可享什么福利呢?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不少人农村人选择在城市买房落户安家。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就最近10年看,全国大陆城镇人口从2009年的6.22亿增长到2019年末的8.13亿,与此同时,农村人口从7.09亿减少到2019年末的5.64亿。而且,就在日前,国家副主任宁吉喆表示,今年要推动完成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由此可见,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流动是一个不可逆趋势。
这期间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很多年轻人将户口迁移到城市,而父母们就留在了农村,即使父母跟随子女来到城市,一般也是帮助带带孩子,其户口仍旧在农村,此前花了不少钱在农村建造的房屋也一直保留着,究其原因,父母希望老了后在农村养老。不仅父母这样想,一些城里的年轻人也非常怀念农村的环境,待自己的子女学业完成后,还可以回到农村休闲养老。其实,有这种想法并无不道理,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居住舒适度应会越来越好。
然而我们知道,父母在时,只要具备一定经济条件,在自家宅基地上,翻新或者重建,只要履行相关程序即可,但子女担心的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待父母都离开这个世界后,自己的户口又不在老家,到时候能继承父母的房子吗?抑或是自己在父母的宅基地盖一栋小别墅养老度假之用?有这种顾虑很正常,好在最新的规定已考虑到这方面问题,老人在农村留有房子2020年后统统这样处理,子女有必要早了解。
第一、宅基地不存在继承问题。
无论是建了房屋的,或是曾建过房屋的,还是确定要建房屋的宅基地,其所有权归农村农民集体成员所有。也就是说,宅基地所用权归国家或集体,农民个体只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而这在物权法、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以及最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也明确显示,宅基地是不可以继承的。因此,对于一个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的“东西”,显然就没有继承这一说法。不过,根据“人随户走”原则,在城市生活的子女,即使在城里买了房,但户口仍在农村老人户口簿上,无论老人在不在世,子女们仍可共同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利,从这个角度看,根据“地随房走”原则,只要房子在,相当于变相“继承”了宅基地的使用权。
第二、房屋属私有财产,可继承。
宅基地不能继承,但并不代表宅基地上的房子不能继承,而且国家也在进一步强化这一地位,日前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加紧展开地籍调查,按照规定,“形成满足确权登记需要的房地一体地籍调查成果”,并要求及时纳入不动产信息统一管理平台。根据物权法、继承法实施的最新规定,如果父母的宅基地户口上有其他成员,父母去世后,该房屋由户内其他成员继续使用,无需继承,但如果户内没有其他成员,则按照顺位继承进行。这与户口在农村还是城市没有关系,即使其中某一名子女的户口是城市户口,同样也可享受到继承房屋的权利,唯一有点影响的是,若遇到房屋拆迁,户口不在农村户内的话,相应的补偿会少一些。
第三,房屋有条件继承。
户口在城市的子女,按照目前最新的相关规定可知,农村房屋继承遵循“地随房走,房地一体”原则,土地上的房子可继承,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也可“变相继承”,不过,如果你的户口在城市里,这个继承下来的房屋还是会受到一定条件限制。即,不能改建、扩建和翻新房屋,但可进行一些简单的修葺,供自己居住,或者通过出租获得收益。道理很简单,对房屋大动的话,需要履行相关审批手续,而户口在城市的子女显然不符合条件。这里特别要提到的一点是,当房屋被鉴定为危房或者倒塌,集体组织有权决定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因此,既然赋予了城市子女拥有继承农村父母房子的权利,我们就应好好把握,对房屋进行一定维护和修葺,确保房屋完好,遇到拆迁还能获得一笔合法财富。
以上就是“户口在城市子女,对父母留在农村房屋的处理”介绍。总体看来,宅基地虽不可继承,但使用权可变相继承,而在宅基地上的房子也可有条件继承。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农村会越来越好,宅基地的价值也会跟随提升,对于拥有城市户口的子女来说,我们应珍惜这个政策利好,不应轻言放弃。对此,你理解了吗?
印度是强国吗?
过年了,怎么能不说说自信、欢乐的印度呢。假期马上就要结束,抓紧时间聊一聊:印度是强国吗?
答案是:印度只能算是个“地区强国”,还不是“世界强国”。强国分两种:世界强国和地区强国。
更进一步,印度如果想成为“世界强国”,还差很多东西,要补齐了才行,但印度能补齐吗?
没有任何偏见地说,印度人有自己的处世观,这是人家的自由。
他们是欢乐的,但欢乐大了,在外人看来,就是在自嗨;比如他们阅兵式上的“杂耍表演”;
他们也有自己的自信,不过自信过头了,变成自吹。比如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其实他们只是这么一说,自己恐怕也不是很在意,结果却成功地人世界各地的人急赤白脸地批驳。
一、印度是个被中断了的文明,也是个被耽误发展的国家印度,实际只是个地理概念,这个国家在印度次大陆上,之所以说它是次大陆,是因为他们这个地方并不是亚洲大陆板块的一部分,很早以前,他们是单独的一个大陆板块。
随着板块的漂移,这个板块撞到亚洲大陆上,结果在撞击处挤压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虽然和亚洲连在一起了,但地理上还是把他作为“次大陆”来看。如果不是板块漂移,他们就和现在的澳洲大陆一样,孤零零飘在大洋上。
这块大陆上也曾孕育了比较灿烂的文明,但可惜的是,这里的文明中断过两次。最早的文明是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达罗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开创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个文明神秘地消失了。
第二次中断是在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外族不断地入侵,导致古印度最强大的王朝——孔雀王朝覆灭;外来的入侵,把外面的文化和思想输入了进来,古印度原有的文明受到持续不断地排挤,以致中断,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说来可叹,印度几乎被世界各个时期强权打过,每次战争,印度的文化制度都加入新的元素,而印度又是个遵守“种姓制”的国家,“种姓制”严格的阶层划分本身就带来强烈的种族隔离和文化隔离。
所以,今天的印度有两个特点:什么人种都有,是个“人种博物馆”;什么文化都有,千百年来相互争斗不断。
印度最后一个王朝是“莫卧尔王朝”,它是蒙古人后裔巴布尔在公元1526年创立的,这个帝国一度非常强大,疆域辽阔。
但是到1858年,他们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灭掉,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的儿子、孙子都被英国人杀死,自己也被赶到,最后不知所踪。
西方国家在世界冒险、抢占殖民地,都是以公司的名义进行的,他们把抢劫当生意来做;这些公司都是强盗性质的,从海盗集团演变出来的。
西方国家鼓励他们冒险,还发给他们“海上劫掠证”,国家是他们的后盾,王室在海盗集团里有投资。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抢劫,是“奉旨抢劫”。
印度一开始被东印度公司征服,搞得一个公司统治一个这么大的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于是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接手了印度,1877年,英国专门成立了管理印度事务的国家部门,印度也就成为了“英属印度”,维多利亚女王成为正儿八经的“印度女皇”。
本来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好歹有一个强大的,在这个的管制下,虽然小国林立,但他们都服膺最大的王朝;慢慢发展也是能不断完善,说不定成为一个松散的联邦,也未可知。
英国人来了以后,他们没法管理这么大一片地方,只能借助当地“土邦”管理。于是,在英国的统治下,巨大的次大陆板块看起来是完整的印度,实际上是许多小“土邦”在各自为政地管理着自己的地盘,英国毕竟是外来者,印度实际更加。各个土邦有不同的制度、语言、宗教、种姓,如果上面没有英国人,他们就是一个小国。
所以,印度的文明是中断的文明;印度是被耽误了发展的国家。
二、独立的印度搞了个“不和谐”的“联邦制”英国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功后,成为世界霸主,“日不落”国家;在世界的地位如同今天的美国,甚至比美国还要霸道,因为现在的美国还有很多竞争对手,而那时的一个简直就是一家独大,其他国家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在印度,英国人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是“裁判者”,小“土邦”如果有纠纷不能解决,闹到英国人那里,没有道理好讲,英国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不服从怎么办?英国人就用大棍子抽,抽死拉到。
实际上在全世界,英国人都是这么干的,比如美国独立战争,美国人本来想让英国人减轻点税赋,让美洲殖民地好歹有点出路,结果,英国人压根不理,最后逼得美国人打了“独立战争”。
印度从殖民地独立以后,没有了英国人的管制,一下子还不适应:这么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啊。英国人在的时候,小土邦还是听英国人的;现在大家都一样,谁听谁的?
印度虽然学着搞了个“联邦制”,有28个联邦,但这些联邦其实就是以前小土邦合并的。可想而知,印度中央地下的“邦”,权力是很大的。刚建国的时候,有些实力较强的“邦”都有独立的倾向。
印度的开国元勋尼赫鲁在印度有很高的威望,他强力压下来一些“邦”想独立的冲动,并在1956年重新划分行政区划。不过这项工作做到一半就中止了,要不然,今天的印度是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总之,印度的“联邦制”是不和谐的,主要是中央强势地位,但下面各“邦”也权力巨大。这就没法相处了,尼赫鲁有威信,工作好做;如果总理弱一点,国家就一盘散沙。
比如现在的莫迪,因为莫迪是个信“印度教”的强人,群众基础厚实,所以很多事好办,要不然,就现在的局势,印度早乱了。
一个说是“共和国”的国家,“共”而“不和”;说是“联邦制”的国家,有“邦”难“联”;说实行“”制度,却需要“强人”才能压制;说是“自由”的国度,警察在大街上还是用大棍子抽人。这就是现在印度的样子。三、总想成为世界上一切争端的仲裁者、一切问题的最终决定者由于被英国统治太久,养成了印度人事事都向英国学的习惯。问题是他们不学现在英国人的样子,偏学“日不落”时期的英国,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我是一切问题的“裁判者”,这就导致现在很多国际问题,别的国家没法和印度商量。
无论什么事,印度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就像以前英国人不考虑印度人想法一样,这在国际上就是不讲道理了。
比如1962年的战争,北边大国怎么也想不明白:印度人怎么能自己画一条线就说那里是自己的,还把往里开?
而在印度人看来,他们已经很保守了,因为他们觉得:我说的就是对的、对的就要执行、不执行就来打。这就是英国人管理他们的那一套逻辑,被印度人继承了。
四、为什么说印度不是世界强国,而是个地区强国呢世界强国,起码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几个方面都要是世界领先的。先说政治,印度就不合格,自己搞了个“联邦制”,还是个四不像,中央的权力一会儿强、一会儿弱,非常不稳定。
而在国际上,印度也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说明世界上的事你没有最终决定权。
看一个国家是不是“世界大国”很简单:你能不能“成事”。你要想在世界干一件事,在联合国提出来,有一帮国际跟随,说明你能“成事”,你厉害。比如美国,常常以联合国名义组建“联合”。
实在不能成事,能“败事”也行,一个事情我不同意就不好办,我反对能“一票否决”。这也是“世界大国”。
国家力量在联合国“能成事、也能败事”,当然的“世界强国”;国家力量在联合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不简单,也是“世界大国”。
在国际上,既不能成事,也不能败事,只能跟在强国后面混,怎么能算是“世界强国”呢。
军事、科技、经济这三方面要在世界前列,这些和印度都不沾边。文化上沾点边,因为印度也有古老的文明,是个“文明古国”,世界公认的古代文明古国之一;但是,他的文明是中断的,还是两次中断,这又让人觉得怪怪的。
当然,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世界强”时,是否是文明古国并不重要。当其他条件不太满足的时候,这一点才显得重要起来。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印度都不是“世界强国”。
印度是一个“地区强国”,这一点是肯定的,主要在南亚地区,印度周边的国家太小,没有国家能和印度竞争的。事实上,世界最弱的地区也就是南亚地区。
在南亚地区,印度体量最大、经济最强、军事最棒、文化最古老、科技最发达,这些都没问题。印度也很霸道,把周边小国管得服服帖帖的,他们笑话、吞并锡金、不丹、拉拢尼泊尔、敲打巴基斯坦、吓唬孟加拉国、威胁斯里兰卡······
因为体量大,印度好歹在世界经济体里面能排在第五,很多人还说印度人口多、年轻、有后劲等等,并以此来推断,将来印度能成为世界大国。
姑且认为这些都对,但据此就推断印度能成为世界大国,其实很难,印度有不可解决的问题制约了他的发展:制度问题、语言问题、种姓问题、所有制问题、人口优势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问题···等等。
印度人性格真的好,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了:来世做个高种姓的上等人,这一辈子就这样拉到。
所以,看到吹牛的印度人,大可不必认真,也许他们自己都没当回事,你急个甚?我们说“要随遇而安、要认命”,殊不知,印度现在就是这样。你活了半辈子才明白的道理,人家早就懂。
谜一样的世界局势、谜一样的人生观点,造就了印度的迷之自信,也阻碍了印度成为“世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