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犯罪。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盗窃罪的立案标准是盗窃数额和犯罪情节。因此,确定盗窃数额非常重要。那么,盗窃数额是否等于犯罪所得数额呢?下面,中国法学期刊网编辑将为读者解答相关知识。盗窃犯罪数额是不是等于犯罪所得数额
犯罪所得数额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实施盗窃所获得的非法利益。这可能与盗窃犯罪数额完全重合,也可能相差甚远。
该司法解释的解决办法是:(1)盗窃犯罪数额大于犯罪所得数额。例如,张某从一居民楼内盗窃了一辆价值6000元的摩托车,仅用3000元卖给他人。盗窃数额为6000元,而所得数额为3000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犯罪客体的公私财物的实际价格应当作为认定数额。(2)犯罪所得数额超过犯罪数额的。比如某个人偷十条“苹果”牌男裤,价值2000元,卖3000元。
本案中,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的司法解释称:“赃物数额高于按照本解释计算的赃物数额的,按照赃物数额计算赃物数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盗窃数额应当按照下列方法认定为:元
(五)盗窃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出售的,按照赃物数额认定盗窃数额。
盗窃行为给失主造成的损失大于盗窃数额的,可以考虑将损失数额作为量刑情节。
以上知识是编辑对“盗窃犯罪数额是否等于犯罪所得数额”问题的回答。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盗窃罪的数额不一定是犯罪所得数额。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盗窃犯罪数额大于犯罪所得数额的情况。如果读者需要法律帮助,欢迎来中国法学期刊网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