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拆迁知识 正文内容

拆迁补偿安置不合理怎么写信(对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或协议有异议)

中国法学 2022-12-29 05:12:03 拆迁知识 30 0

对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或协议有异议?

您好,我们经常给大家介绍依法维权的各种方法,但是法律毕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许多当事人由于自身欠缺法律知识,同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委托律师,最终选择放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但其采取的其他又往往会产生相反的后果,不仅合法权益没能维护,反而使自己身陷囹圄面临麻烦。

拆迁问题虽然纷繁复杂,但其本质仍然是纠纷。解决拆迁问题的本质就是解决纠纷,从这点来看,可以说拆迁维权过程中的民告官诉讼和“民告民”的民事诉讼是一样的,都是在解决纠纷解决问题。既然是解决问题,当然就有多种和途径,法律途径作为最权威、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并不排斥其他途径的存在。但是以下3种途径大家在维权过程中千万不要碰,否则维权不成反受其害,恐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境地。

其一,违法不要碰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走访等形式,向各级、县级以上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制度是我国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重要机制,但是也应当依法有序进行。一旦人员越级走访,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则有可能触犯刑法,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人员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但是法律是严格而无情的,只要触犯了刑法的有关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人员将面临维权不成反被关押的尴尬局面。

其二,暴力行为不要碰

暴力和拆迁已经成为了一对关系词了。的确,法治水平低下、依法行政执法能力弱的情况长期存在。虽然近年来有了较为显著的改观,但是暴力拆迁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拆迁中的暴力行为往往指两方面,一方面是征收方的暴力行为,如殴打、辱骂、控制被征收人等行为。对此,我们一再跟大家强调,生命健康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面对无法制止的违法暴力行为,大家首先应该学会保护自身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做好取证工作即可。即便对方制止取证,司法实践中也有了强拆主体推定等方法帮助大家确定违法主体。切不可硬碰硬与乃至社会人员抗衡,最终酿成悲剧,家破人亡就无法挽回了。

另一方面,作为被征收人,也不能采取暴力措施抵抗强拆,如殴打执法人员、投掷器械、焚烧公务车辆等,以上行为均有可能涉嫌严重犯罪,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重的甚至会被判处较重的刑罚。

其三,境外势力不要碰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国对于大家来说不再遥不可及。由于个别地方的种种恶劣行为,许多被征收人对地方甚至国家都失去了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向境外势力包括境外媒体求助,更有被征收人委托海外求学、工作的子女帮助其寻找媒体报道其所经历的拆迁问题,这是极其不可为的做法。

面对拆迁矛盾,大家要有清晰的认识,无论矛盾有多激烈,这始终属于内部的矛盾,是可以通过法律、政策面协商等各种途径进行化解的。大家的敌人不是国家,不是地方,更不是开发商、官员个人乃至某个具体负责实施拆迁工作的人员,而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这对矛盾关系。维权过程正是平衡这一矛盾关系的过程,因此维权心态要平和,避免极端思想和极端措施;

无论何种原因接触境外势力或境外媒体,都有可能涉嫌严重的违纪违法直至刑事犯罪,同样会被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直至刑事责任,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你见过最无耻的邻居是什么样子的?

说起来这事儿几十年了,有位老“邻居”,说她“无耻”有些言重,反正那女人挺“糙淡”的。

拆迁补偿安置不合理怎么写信(对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或协议有异议)-第1张图片

都属于“路局”员工或家属,临近春节 远的 近的都回到这个不大的“家属院儿”。其中有位斜对门儿街坊 是从“团河儿农场”放假回来的“人员”,叫“轴子”。

“轴子” 不如一般人“优秀”,那是肯定的,但 他的主要问题是“爱吹”—— 甚至 去“”也为那张“破嘴”,这人 还真不存在其他道德品质方面的恶行。

早年 轴子有个朋友“手不干净”,“顺走”别人一辆自行车儿,他不懂是那是什么牌子和价值——就找这个“倒霉蛋”给说个“参考价”以便出手。

结果轴子又犯了“万事皆通”臭毛病,没他不知道的似的——分分钟就成了“同案犯”,“被”弄到“团河儿劳动教养”了。

那年 临近春节他想回家过个年,农场也批准了 —— 没成想 家属院儿里“积极分子”看他不顺眼,大年二十九领着穿官衣儿的“片儿警”去他家“查户口”(常见电影里:汉人领抓人就这样儿)。

甭废话了,赶紧走吧 —— 这是那位“积极分子”当时的“原话”。

我见轴子眼圈儿红了,一个挺大“老爷们儿” 又不好意思当着好些人掉眼泪 —— 让人挺TM难受的。

所以 我就说那“积极分子”正经八百的“吃人饭 不拉人屎 ,塔玛没一丢点儿人味儿,哪屎坑里掏出这么个东西”。

这呀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一辈子都忘不了 轴子临出门儿眼泪花梢儿的惨样儿。

现在说那位“积极分子”可不能叫她“怂蔫坏”,人家可是名正言顺的,堂而皇之的“坏”。人家拿的是这份儿“薪酬”,就得这么坏,真是让老天爷都开眼了啊。

立碑时怎么写祭碑文?

好的,我来回答!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述一下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故事。

一八年的开春,由于开发需要,我家祖坟所在的那块地被征用,于是,对祖坟的安置就被提上了日程。

五世祖自明朝中期即安葬于此,到我(21世)这里已过了十六世,历五百多年。听老辈人讲,之前,每个坟头前都立有石碑,后来被破“四旧”给砸碎做建筑,或放倒后做成其它材料了,到我记事时,一片坟场只剩下枯草荒冢了。

由于涉及祖坟的事,我非常重视,但毕竟牵连到十里八乡的族人,自己是做不了主的,便每天走东跑西,在各个本家爷们儿的居住地来回穿梭,打听祖上的有关讯息,查阅各个时期的家谱,征求长辈们及各位家族长的意见,力图让祖宗们的亡灵体面地搬家,也好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一八年清明前这天,终于到了祖坟迁葬的日子,由于提前要安排多人分头破土寻找遗骸,找到后还不能让骸骨日曝露浸,需要一个个地覆盖、遮挡等琐碎工作,千头万绪,令我一夜无眠。

起篡、运送、入土、封坟,四十多座坟墓,七八十具骸骨,毕竟只是多找些人的体力劳动,可每个坟上一座碑,每座碑的碑文如何撰写,用哪种字体,碑的规格大小,石材的选择,立碑的程序,等等等等,才是最让我伤脑袋的事。

等祖上们重新入土,立碑植树,祭祀完了之后,日已偏西,我长嘘了一口气,一个多月的辛苦,终于尘埃落定。

通过这段经历,我对如何写祭碑文有所了解,也乐于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碑文因年代、地域、亡人的地位、立碑者与亡人的关系等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对于题主所提到的问题,不好一一作答。

但无论哪个朝代、各个地方,都有一些共同点。

在选用石材方面,过去多用大理石、汉白玉,但美观有余、实用不足,遭风吹日晒后容易风化。最好还选用有亮度和硬度较高的花岗岩系列。

在碑文的字体方面,一般不选用较难辩认的篆、草、行等字体,而雕刻以隶楷等比较工整的常见字体。字体的大小,也应该符合鲁班尺上的吉祥数字,通常大字10厘米多一点,小字3到4厘米之间。按鲁班尺上的尺寸换算,3厘米财旺,4厘米登科,10厘米进宝,10.5厘米纳福。

碑的正面讲究风水,左侧为龙边,是碑体的重要部位,要书写山向、线度、分金线等,便于后人找到原来的风水方向。右侧为虎边,是立碑人的款识。亡人的信息,则写在墓碑的中心部位,称中榜。

即所有的石碑,都应由龙边、虎边、中榜组成,这也是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

第二,由于对外域习俗有所不知,我在这里只介绍本地域的一些具体要求,仅供参考。

1,在书写“中榜”的墓主姓名时,其字数多少,与风水吉凶甚有关联:字数依“生、老、病、死、苦”五个字循环使用,其中落到第六、十一、十六、二十一等的“生”字上为上吉,落到第九、十四、十九等的“死”字上为凶,所以在拟中榜的字数时,应选用符合”生”格的吉数上。

比如“耕读堂十五世诰封奉政大夫显祖考张府君讳嘉祥”,21字,正合生格。如果嫌字数太多,只可去掉5字或10字,比如“十五世显祖考张府君嘉祥”,11字,也合生格。

说完了字数,再讲讲如何具体地撰写墓主介绍。

中榜的位置,一般自上而下写下“先(显)祖”、“先(显)父”xx等,具体如下:

祖父母:显祖考某某某太府君(太夫人)之灵——十一字。

父亲:显考某某某府君大人之灵,或”先父某府讳某某大人之灵”

如果父母皆亡,同立一碑时,则在中榜之处男左女右:慈父某公某某—德配某氏某某,下部“之寿域”或“之墓”下部共用字要比上部大些,显得协调。

现在为父母、祖父母立碑也有这种简单的撰写,只在中榜上书写一排:先父某公讳某某暨德配某氏某某之墓(灵),并且这种格式方便易懂,对于那些石碑面积偏小者尤其适用。

碑主人的生卒年月,仍依中榜男左女右书写,各人的生卒年月用较小的字体书写在各人名字外侧。碑主生、卒日期不详,则以“吉月、吉日”代替,不可虚位。

立碑人的信息,写到在碑的虎边(右边),子女都要写上,如子女有已故者,在名字外加黑框标识。

造墓或立碑时间,也是写在虎边,年代日期可采用干支,也可用公元。但如果用干支纪年,具体日期可填孟春、季夏、清明、冬至等,如果用公元纪年,则只能填某月某日,不可中外混杂。

如果想填写墓主人更详细的信息,即墓志铭,或想介绍立碑、迁坟的具体原因、过程,则可书写在墓碑的背面。这些文字大都是立碑人用血泪情爱写下的,表达了对亡人的哀思。

后记

圣人言:”慎终追远,民风归厚矣!”谨慎地对待父母的老去,追念故去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为了表达对逝去先人的悼念、哀思,并让子孙后代承继先贤遗风,为故去的亲人立碑树传,就是这种传统的重要体现。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素日不尊不孝的人,在父母去世后想显摆显摆、为他们立一座高高的墓碑。就在巨大的石碑拉到墓地,准备立起时,却怎么也竖不起来。着急之下,他多叫了些人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墓碑立了起来。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看起来四平八稳的石碑,在众人将要离开时,自己慢慢倒了下去,石碑断成数截。

后来又重新买了石碑,仍旧立起倒下,如是三次——他家的坟墓上,以后便再也没有立过石碑,人口也逐渐凋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孝胜过死泣,如果父母活着时不去尽孝,那么上天是不支持你去表演的。

我是@非非空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谢谢!

相关文章

欢迎 发表评论:

test